紫色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紫色看书 > 明天子 > 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

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

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 (第2/2页)

只是他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。
  
  在文章之上,他其实天赋不大。而且大明前期的文坛,也是相当沉寂。即便是当时所谓的大家,也未必能在历史上留下一席之地。
  
  当代名声显赫的文臣,大多留下的是政绩,而不是文章。
  
  不过,他却看出一个机会。
  
  当今陛下,英明早慧。胸有丘壑。虽然极力隐藏,但是想要纳南洋为疆土的意思,却表露出来了。
  
  既然如此,他就准备写一篇《南洋策》,梳理南洋历史,如何占领南洋,归为本土等问题。
  
  这文章也就张忠能写。
  
  张辅毕竟还活着,他久在安南,对南洋的情况自然也不会不了解。在战略上可以指点他,而张忠虽然身体弱,但是从小读书,在政事上也有自己的见解。
  
  他要做的就是,将这些意见写成一篇不破的文章。
  
  就如贾谊的《治安策》,等。
  
  如果能主导大明未来几十年,甚至上百年的战略。他即便死了,也甘心了。
  
  不过,而今这一件事情,要先放放。
  
  张忠思考片刻,说道:“派人持父亲名刺,请王英王学士过府一叙。”
  
  张辅与文人墨客素来交好。张忠与他们也有交游。自然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最好。
  
  王英就是张忠的切入点。
  
  王英是谁?
  
  王英就是当今文坛大家。作为翰林学士,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权力,但是清贵之极,可以说从太宗皇帝以来,朝廷重要的圣旨制书,都是王英起草的。
  
  据传乃是王导之后。
  
  从小丧父,由母亲养大。当时穷困之极,难以为继的时候,有人劝他母亲将家中藏书卖掉。但是他母亲坚持不肯,竭力将他养大。
  
  王英乃永乐二年进士。常伴太宗左右。有名的逸事,就是太宗皇帝北伐,过李陵城,掘一碑,左右都不认识,唯有王英看得懂。
  
  宣宗皇帝在的时候,将王英,与太祖朝的宋濂,刘三吾。太宗朝的解缙,胡广相比,要他再接再厉,误让先人。
  
  可见王英名声之盛。
  
  张忠选择王英,固然是因为王英声明之盛,乃是争夺讲官的人选之一。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王英脾气与李时勉不同。
  
  李时勉就好像是一块石头,又臭又硬,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圆滑变通。
  
  但是王英能侍奉太宗皇帝,这么难伺候的皇帝,也从来没有重大过失,可见他圆滑之处。
  
  当然了,并非说王英就不如李时勉了,在文章学问之上,王英恐怕在李时勉之上。只是太皇太后觉得李时勉品行冠于当世,可谓之铮臣。
  
  是本朝的魏征。
  
  皇帝身边要有正人君子,受其熏陶,这比学一些之乎者也重要。
  
  当日,王英赴宴,却见接待他的不是张辅,却是张忠,心中却好奇起来。因为这张少国公,因为身体原因,常常深居简出。
  
  鲜少见人。
  
  更不要说请人过府一叙了。
  
  两人寒暄过后,张忠长叹一声,说道:“小侄今日请王学士,却也是有一件事情,如鲠在喉,却不知道向谁说,王学士乃是三朝元老。见识广博,必然能教小侄,该如何做。”
  
  王英笑眯眯的,就好像是一个邻家小老头一般,看着张忠,似乎在看调皮的孩子,在做什么有意思的事情。说道:“哦,张少国公说来听听。”
  
  张忠说道:“小侄受太皇太后与陛下厚爱,侍卫乾清宫中,沐浴天恩,只是有一句话,小侄不得不说。陛下苦啊。”
  
  王英微笑的眉头慢慢的变得平直了,眼神也庄重起来,神光内敛,目光之中好像有什么东西隐藏。说道:“可是宫中有不肖之辈,威胁陛下?”
  
  张忠说道:“有太皇太后在,自然是没有的。只是国子监祭酒李大人,有些太不近人情了。小侄知道他想启沃圣心,小侄恐怕适得其反?”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