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色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紫色看书 > 寒门宰相 > 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民心所向

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民心所向

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民心所向 (第1/2页)

宋夏兰州大战,牵动了整个熙河路。
  
  章越虽离任了熙河路,但是他仍主导实行两大政策。
  
  一个是引入棉花及纺织业,对熙河路百姓鼓励种植棉花,并实行统销统购的政策,同时在秦州建立最大的棉纺织工业。
  
  另一个是实行对整个熙河路的盐井,矿山的垄断,从土豪手里回收。
  
  二程之中的程颢是做过官的,他与弟弟程颐不同。他是颇通经世致用之学的。
  
  从待人接物而言,程颢也比程颐来得变通。
  
  历史上宋明理学虽说是二程,但其实是从程颐,朱熹这一系传下来,若程颢活得再长一些,可能理学中经世致用的部分会比后世多一些。
  
  二程开创的洛学,程颢在嵩山讲学时高度称赞了章越治熙河路,拿之与历史上诸葛亮治蜀相媲美。
  
  其中对棉花实行统销统购,似诸葛亮治蜀时,对蜀国的硬通货蜀锦进行统销统购。
  
  而对盐铁专营的垄断,似诸葛亮设司金中郎将,司盐校尉将矿业盐业收归国用,作为北伐军费。
  
  但又不同之处。
  
  章越对整个熙河路的棉花,粮食实行统购统销,朝廷收购之后,放在交引所上进行期货交易。
  
  朝廷赚取从百姓至商人之间的差价利润。
  
  对棉花纺出的‘贝吉布’,章越却不官营。
  
  熙河路蕃部手中矿山和盐井,章越实行你三我七的政策,由朝廷出资金出技术出人工,而当地豪族什么都不用干,一年得利比自己干得还多。
  
  尽管熙河路现在还要朝廷每年近两百万贯的补贴,但百姓,蕃部首领,汉民称便。
  
  百姓虽说田利棉花的利润大多被朝廷赚走了。
  
  但从古至今老百姓对稳定收入的需求压倒一切。让大部分人来选,旱涝保收肯定胜过一年吃干一年吃稀。
  
  朝廷也以此避免商人收粮收棉时的盘剥。
  
  而纺织商人从交引所里购买籽棉,也杜绝了直接从朝廷手中购买的弊端。
  
  交引所对收购来的粮食,棉花要进行审查,对棉花的质量制定标准,如果棉花质量不好或特别好,在实际交割之中就要进行升水和贴水。
  
  否则商家是有权不收的。
  
  交引所的利润在于期货交易和期货交割的手续费,所以对期货质量肯定是严格审查的。
  
  这是一个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融合的完美办法。
  
  对棉花,矿山,盐井实行生产资料的垄断,既便利了百姓,也控制了商人。而不对贝吉布实行官办,也是对于投资风险资金的回报。
  
  种植棉花和生产出一匹贝吉布难度是不一样的,后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对生产细节的把控。
  
  纺织业刚兴起时,秦州甚至整个陕西路棉纺织业有上百家。经过五年,倒闭破产的超过五十家。
  
  除了剩余价值,要把商人的风险系数也算进去。
  
  期间章越对熙河路完全可以办到自收自支,不要朝廷每年两百多万贯的拨款。但章越对官家一而再再而三要利润的要求,同时对旧党熙河路劳师靡费的抨击一概置之不理。
  
  章越甚至还发行新股从民间筹钱为熙河路军费。
  
  有句话说得好,生意人只赚取有限的利润,暴利是不能长久的。
  
  任何事都有一弊一利,沉溺于此容易陷入虚无之说。
  
  只有以道统之,任何的术在道之下才有意义。
  
  正因为有些钱省了以后要出大问题,章越宁顶着压力让朝廷贴钱,也要将赚的钱分至地方和百姓身上。
  
  在熙宁元年王韶立通远军时,不过汉军数千,熟蕃万余户。而到了元丰二年,熙河路汉人已多达十万户以上,已编户的熟蕃三十多万户,散居山谷的生蕃近百万户。
  
  连文彦博听说过后,都评价了一句‘熙河路大治’。
  
  而战役的胜负,往往取决地民心之向背。
  
  ……
  
  当李宪,王厚率三万余熙河路兵马远远抵至龛谷时,见到梁乙埋号称八十万大军围城,也是一筹莫展。
  
  他们派小校驾舟至黄河上游查看兰州军情,眼见兰州被包围得水泄不通,西夏军日夜攻打的景象对方只是远远望了一眼,即吓得飞速回来报信。
  
  李宪,王厚对视一眼,党项兵力不仅可以围城,打援也是绰绰有余,难道鸣沙城之役要在兰州城下重演吗?
  
  二人心急如焚地等到了第五日。
  
  赵思忠(木征),包顺(俞龙珂)已是带着蕃兵赶来增援了。
  
  李宪,王厚大喜赶到山头上瞭望,但见漫山遍野兵马,从四面汇至。
  
  其中有扛枪负弓,脸上刺字的熟蕃的弓手,还有骑马裸身的生蕃部落兵。生蕃兵马良莠不齐,偏是数量极多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